2025年前8月,我国农机出口交出亮眼成绩单,出口总额达508.38亿元,覆盖全球219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多元化布局成效初显。从区域分布看,欧洲、亚洲仍是主力市场,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增势迅猛;前十出口国家呈现梯度分明的层级结构,新兴市场爆发式增长与传统市场稳健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国内出口省份则以江浙为核心引擎,新疆、广东等“黑马”区域增速亮眼。整体而言,我国农机出口正从依赖传统市场向多区域、多动能驱动转变,为全年突破700亿元出口额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也预示着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出关键步伐。
出口市场多元化布局初见成效,区域市场差异明显
截至2025年8月底,我国农业机械对外出口总额达到了508.38亿元,出口地遍布全球219个国家和地区,较去年同期净增4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农业机械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化。
从出口地的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农业机械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洲。1-8月份,对欧洲国家和地区出口农机总额近189亿元,占我国农机对外出口总额的37%,其占比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5个百分点。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农机出口总额超过了174亿元,占比为34%。对北美洲的出口额也相对较高,前8个月出口农机71.3亿元,占比为14%,其占比较去年同期下滑了4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对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的出口市场也在快速崛起,特别是前8个月对大洋洲的农机出口额超过了1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74%,有很大的增长幅度。但从占比来看,我国对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的农机出口占比,还相对较小,远低于对欧洲、亚洲与北美洲的出口量。但这些新兴市场增势喜人,值得期待。
2025年前8个月,对前十国家已累计出口农业机械255.52亿元,合计占比为50.35%。
从前十出口国家的出口规模来看,对这前十国家的出口规模层级分明:头部市场稳定,第二梯队扩容。从出口额绝对值看,前十国家呈现“1个超500亿元头部市场、2个300亿-400亿元中坚市场、7个100亿-250亿元潜力市场”的层级结构,整体集中度较高但梯度差异显著:
头部核心市场:美国以560.12亿元出口额稳居第一,虽仍是我国农机出口的最大单一国家市场,但与第二名德国(455.75亿元)的差距较2024年(2024年美国491.15亿元、德国219.75亿元)大幅缩小,头部地位相对弱化,这与今年年初中美贸易摩擦有很大关系;
中坚增长市场:德国(455.75亿元)与印度(322.16亿元)构成第二梯队,二者出口额均突破300亿元,较2024年(德国219.75亿元、印度221.95亿元)实现规模翻倍或大幅扩容,成为支撑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
潜力拓展市场:乌兹别克斯坦(240.97亿元)、俄罗斯(236.46亿元)、印度尼西亚(182.45亿元)等7国形成第三梯队,出口额集中在120亿-240亿元区间,其中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市场同比增幅超120%,规模快速攀升,成为梯队内的“增长先锋”,是我国农机出口的主要新兴市场。
从前十国家的增速来看,增长动能差异显著:新兴市场爆发,传统市场稳健。前十国家同比增速跨度极大(14.04%~256.77%),呈现“新兴市场爆发式增长、传统市场稳健增长”的鲜明分化,增长动能主要来自非欧美地区的农业需求释放:
超高速增长国家(增速100%以上):乌兹别克斯坦(256.77%)、印度尼西亚(121.07%)、波兰(141.59%)、德国(107.4%)四国表现最为突出。其中乌兹别克斯坦增速超2.5倍,乌兹别克斯坦的农业以棉花、小麦种植为核心的特点,我国农业机械对其增长主要源于棉花采摘机、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械、联合收割机等品类的出口激增。对印度尼西亚出口大涨,与我国农机产品在亚洲市场影响力增强有很大关系,也受益于当地农业机械化率提升,对中小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对波兰、德国的出口市场,则主要得益于割草机的出口,今年前8个月已经对波兰出口割草机超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5亿元。
中高速增长国家(增速40%~100%):印度(45.15%)、荷兰(49.87%)、英国(94.28%)增速介于45%~95%之间。印度作为农业大国,对农机的需求势必可观,联合收割机、喷雾器、耕整地机械等产品出口增长显著。荷兰、英国市场的增长,主要受益于割草机出口的带动。在欧美国家,维护庭院草坪通常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割草机是一个常用的工具。我国的割草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割草机的智能化升级,有智能割草机甚至能预设图案进行“草坪打印”,这使得中国的智能割草机在欧美市场的认可度得到了大大提升。
稳健增长国家(增速10%~20%):美国(14.04%)、俄罗斯(17.03%)、泰国(15.02%)增速相对温和。美国市场基数大且本土农机产业成熟,我国农机以“高性价比”切入细分领域(如零部件、割草机、喷雾器等),虽然受摩擦影响,但依然走出了稳健的增速。俄罗斯受地缘因素及农业规模化推进影响,对耕整地机械、喷雾器、割草机的需求稳步增长。泰国作为东南亚水稻主产国,对插秧机、耕整地机械、农机零部件等相关农机的需求支撑出口平稳增长。2025年我国首次在泰国举办海外农机展会,对我国农机企业开拓东南亚市场,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因素。
从份额占比来看,传统主力出口市场占比下降,新兴市场话语权提升。从近两年的占比变动来看,前十国家内部份额呈现“传统欧美头部市场占比收缩,新兴及欧洲中东欧市场占比提升”的趋势,出口市场多元化布局成效初显。
份额收缩的传统主力市场:美国占比从14.86%降至11.04%,降幅最大(3.82个百分点),虽仍是第一,但对出口的拉动作用减弱;印度占比从6.71%微降至6.35%,俄罗斯从6.11%降至4.66%,泰国从4.01%降至3.00%,这些传统需求市场占比的小幅下滑,反映出我国农机出口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度降低。
份额提升的高增长市场:德国占比从6.65%升至8.98%(增加2.33个百分点),成为份额提升最显著的欧美市场,与我国智能化、高性价比割草机广受德国用户认可有关,今年前8个月对德出口割草机超3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1.58亿元。乌兹别克斯坦占比从2.04%跃升至4.75%,从去年的第十一位跃升至第四位,成为份额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印度尼西亚占比从2.50%升至3.60%、波兰从1.75%升至2.75%,这些市场的份额提升,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农机出口的地区分布,降低了对欧美传统市场的依赖风险。
我国农机出口地区集中,江浙领跑
从我国农业机械的出口省份来看,农机出口大省集中在江苏、浙江与山东省。前八个月,这三个省份共计实现农业机械出口304.5亿元,占了全国农业机械出口总额的60%。

从前十省份的出口规模来看,呈明显的梯队分布:头部省份“双强领跑”,区域分层显著。前十省份呈现“2个超百亿头部梯队、2个五十亿中坚梯队、5个十亿级潜力梯队”的分层格局,头部省份的核心支撑作用突出,同时区域间规模差距明显。
超百亿头部领跑省份:江苏省(127.7亿元)、浙江省(106.5亿元)稳居前两位,出口额均突破100亿元,合计占我国农机出口总额的46%,是我国农机出口的“核心引擎”。江浙两省依托成熟的制造业基础、产业集群优势(如江苏的割草机制造、浙江的割草机与喷雾器等中小型农机研发),长期占据出口头部位置,2025年虽受其他省份高增长分流影响,仍保持百亿级规模,核心地位稳固。
五十亿中坚增长梯队:山东省(70.3亿元)、广东省(57.3亿元)构成第二梯队。其中山东作为传统农机大省,凭借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家禽饲养机械等主力产品的出口优势,规模稳步提升。广东则依托外贸港口优势与智能化割草机的研发能力,实现出口额翻倍增长,从2024年的27.3亿元跃升至57.3亿元,成功跻身第二梯队,成为中坚力量中的“增长黑马”。
十亿级潜力拓展梯队:重庆市(23.4亿元)、新疆(23.3亿元)、上海市(19.6亿元)等5省构成第三梯队,出口额集中在13亿-24亿元区间。该梯队省份虽规模不及前两梯队,但部分省份,如新疆同比增加了217%,规模快速扩容,成为区域出口增长的‘新势力’。此外,天津市的出口规模虽不足10亿元,但增速较快,较去年同期增长了85%。
从增速来看,地区增长动能分化明显:“西北黑马”爆发,沿海省份稳健。前十省份同比增速跨度极大(25.69%~217.26%),呈现“西北省份爆发式增长、沿海省份稳健增长、内陆省份差异化增长”的特征,增长动能从传统沿海向多区域扩散:
超高速增长“黑马”地区(增速100%以上):新疆(217%)、广东省(110%)表现最为亮眼。新疆作为我国棉花主产区,2025年棉花采摘机出口激增,依托‘产地+内陆口岸’双重优势,农机出口从2024年的73.30亿元跃升至232.56亿元,增速超2倍,成为前十省份中增速最快的区域。广东则凭借智能化农机(如智能喷雾器、精准割草机)的技术突破,实现出口额翻倍,增速突破100%,展现出强劲的增长爆发力。
中高速增长“中坚”地区(增速40%~85%):天津市(84.74%)、上海市(73.94%)、山东省(57.34%)、江苏省(47.52%)、浙江省(40.40%)、安徽省(40.25%),6个省市增速介于40%~85%之间。其中天津、上海依托港口外贸便利与高端农机零部件进口加工优势,增速超70%;山东、江苏、浙江作为传统农机生产强省,凭借产业集群成熟度与产品迭代能力,保持40%~58%的出口中高速增长,发挥了我国农机整体出口“稳定器”的作用。安徽则依托粮食收获后处理机械,如色选机制造优势,增速与浙江基本持平,区域竞争力稳步提升。
稳健增长“基础”地区(增速25%~36%):重庆市(25.69%)与河南省(35.32%)增速相对温和。重庆作为西南地区农机集散中心,主要依托区域农业需求与周边市场辐射,出口以耕整地机械、割草机、零部件为主,增速保持平稳。河南作为新中国农机工业的起点,是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下线的地方,形成以中国一拖为首的洛阳拖拉机产业集群;拖拉机出口额占了河南农机出口总额的四成,出口规模较大的产品还有油脂加工机器和畜禽饲养机械,河南省增速略低于其他省份,但仍为内陆地区出口提供重要支撑。
【结语】展望未来,中国农机出口仍具有广阔前景。预计2025年我国农机全年出口额会突破700亿元,增幅在30%左右。2025年可能是中国农机出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行业有望在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的道路上取得新的突破。业内专家分析认为,随着全球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和国际贸易环境的逐步改善,我国农机出口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