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5年“三秋”水稻、玉米、大豆减灾减损和小麦提单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农机化总站[2025]1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机中心(农机鉴定站、农机推广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机技术推广总站、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农机处,各有关单位:
当前,秋粮生产进入关键期。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的通知》(农办机〔2025〕6号)要求,切实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和应急救灾中的主力军作用,我站联合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制定了《2025年“三秋”水稻、玉米、大豆减灾减损和小麦提单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生产实际,细化技术路线,强化技术指导,严格规范作业,扎实做好今年“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全力以赴夺取粮食丰收。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2025年9月10日
附件
2025年“三秋”水稻、玉米、大豆减灾减损和小麦提单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
为扎实做好“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切实提高机械化减灾减损能力,有力支撑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针对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油作物减灾减损收获、冬小麦高质量播种等需求,特制订本技术指导意见,供各地参考。
一、水稻、玉米、大豆减灾减损收获
“减损就是增收”,收获是粮食从田间到仓储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作物的最终产量。应从确定适宜收获期、选择适用机具、保持良好作业状态、提升机手操作技能等方面入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收获损失,确保作物颗粒归仓。
(一)确定适宜收获期
适期收获可增加作物粒重、减少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作业前,应准确判断并确定适宜收获期,过早或过迟收获均会增加籽粒的损失率和破碎率。适宜收获期因品种、播期及生产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如遇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可适当提前收获。
1.水稻适宜收获期。田块中绝大部分稻穗变黄,一般粳稻应95%以上籽粒转黄,籼稻应90%以上籽粒转黄。
2.玉米适宜收获期。植株中下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变黄,苞叶干枯呈黄白色并松散,籽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微干缩凹陷,籽粒基部(胚下端)出现黑层,且呈现出品种固有色泽。
3.大豆适宜收获期。采用联合收获方式应在完熟初期,叶片全部脱落,植株呈现原有品种色泽,籽粒含水量降至18%以下;采用分段收获方式应在黄熟期,叶片脱落70%~80%,籽粒开始变黄,少部分豆荚变成原色,个别仍呈现青绿色。
(二)选择适用机具
1.水稻。一般品种可选用全喂入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应优先采用高性能、大喂入量机型,以提高收获作业效率和质量;收获难脱粒品种(脱粒强度大于180g)或倒伏水稻时,应优先选用半喂入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
2.玉米。当籽粒含水率低于25%时,可选用玉米籽粒收获机一次性完成摘穗与脱粒作业,宜选用纵轴流机型;若不具备籽粒收获条件,可选用摘穗型玉米收获机进行果穗收获。
3.大豆。优先选用配置挠性割台的大豆联合收获机;如无大豆联合收获机,可选用兼用谷物联合收割机,通过调整改造并配置大豆专用挠性割台方式实现。
(三)调整良好作业状态
作业前,应依据产品使用说明书对机具进行全面检查与保养,确保机具技术状态良好;同时需根据地块条件(大小、坡度等)、作物条件(品种特性、成熟程度、产量水平、籽粒含水率、秸秆水分含量等)、环境条件、天气条件和相关农艺要求(如留茬高度、秸秆粉碎程度等)等对收获机作业参数进行调整,并进行试收,试收作业距离一般为30—50m。试收后,应停车检查作业质量,必要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直至作业质量达标后方可投入正常作业。
(四)减损收获作业
1.选择适宜作业路线
作业前,应提前勘察地块,对地块中的沟渠、田埂、通道等予以平整,并标记水井、电杆拉线、树桩等障碍物,据此合理规划路线,科学避让。玉米收获时,机具行进方向应与种植方向一致,避免与种植行垂直方向作业;水稻、大豆收获作业一般采用向心回转法。作业时,应根据地块形状依次进行作业;必要时可提前开出收割道。
2.合理控制作业速度
应根据机型特点、作物种类、作物产量、种植密度、植株高度、干湿程度、留茬高度等因素选择合理的作业速度。当作物密、植株大、产量高、地块起伏不平、早晚或雨后作物湿度大时,应适当降低作业速度。作业应先低速试收,然后逐步调整至正常作业速度;严禁使用行走挡位进行收获作业;低速作业时不能降低发动机转速。
3.科学规范驾驶操作
作业时,应通过调整机具作业速度和幅宽实时控制喂入量,确保机具在额定负荷下工作,以降低夹带损失,避免发生堵塞故障;应注意幅宽衔接,防止相邻作业带之间出现漏收。地头转弯时应停止作业,采用倒车法转弯或兜圈法进行直角转弯,待靠行对齐、直线行驶后再恢复作业。应关注地头、边角和障碍物附近的作物收获情况,确保应收尽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4.实时监测作业质量
谷物联合收割机可装配收获作业监测终端,动态监测作业时产量、损失率等参数。操作人员需根据相关参数和终端监测提示,及时调整作业速度、喂入量、留茬高度等,尽力降低机收损失,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