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动“两新”助力农机转型升级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两新”工作,多措并举推进全省农机报废更新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省共安排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资金9993万元,其中超长期特别国债8617万元、中央财政资金1376万元,并要求优先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开展农机报废更新工作。截至10月23日,全省农机报废更新申请量达到3.59万台(套),申请资金6766.7万元,占国债资金量的78.5%。
一、高位推动落实
一是尽早将农机报废更新纳入省级方案。2024年4月下旬,甘肃省政府印发了《全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将农机报废更新纳入“两新”政策配套方案。8月26日,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制定印发了《甘肃省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专项行动方案》。二是省市县三级政府共同参与方案制定和实施。农机报废更新工作由省市县三级政府共同参与,并由省政府主要领导安排部署、推动落实。截至10月底,省政府常务会、省长办公会已听取农机报废更新工作情况汇报6次,省大数据中心每周发布农机报废更新数据专报,省发展改革委每月召开农机报废更新工作协调会、每周召开调度会,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专题研究4次农机报废更新工作进展。
二、广泛开展宣传推介
甘肃省方案印发实施后,各地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省厅于政策出台10天内,在酒泉市举办全省农机报废更新政策实施启动活动。通过线上举办全省农机报废更新推进会和政策解读培训班、制作印发一图读懂政策宣传彩页、积极联系甘肃电视台和甘肃日报等媒体,快速推动形成政策宣传效应。利用农民丰收节、乡镇集会、观摩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大政策宣传覆盖面,扩大知晓度,切实提升政策宣传效果。截至10月底,全省共举办政策宣传活动480多场,制作各类短视频200多条、悬挂横幅展板2.19万个、印发宣传资料18.42万份。
三、创新便民利民措施
一是简化操作流程。通过减少信息重复录入,强化信息关联印证,突出实物配置参数测定判断,避免因机具信息缺失影响录入申办。允许回收企业、监理部门、补贴部门同步在线受理,按流程推进,让机主一次完成报废补贴申办。二是升级报废申办系统。增加国债资金、中央财政报废资金和报废并更新补贴资金等栏目设置,将拆解与回收环节分开,更加便利各环节工作有序展开。三是赋予县区更多自主权。将回收企业确定由省市县三级审核下放到县级审核确定,增加回收企业网点,对报废机具编号、厂家名称等信息缺失情况由县区按照实事求是的要求研判确定登记,最大程度便利农户和企业。四是完善牌证管理注销手续。进一步明确牌证管理机具信息核对程序要求,完善非机主本人牌证、非本地牌证注销审批流程,防止出现“僵尸牌证”。
四、加强业务指导
一是推广示范案例。引导各地学习借鉴金塔县整村推进、玉门市上门回收、凉州区集中拆解、敦煌市线下支付等典型做法和经验,将服务窗口前移到乡村,在乡镇集中回收现场办理牌证注销手续,及时协调解决问题,降低报废成本。二是指导网点布局。针对各地农机回收拆解企业少、无法满足报废工作需求的问题,积极与市场监管部门对接,加快农机回收拆解企业培育和网点布局,鼓励更多的农机生产、经销企业参与回收更新。
五、建立常态化调度机制
建立农机报废更新日常协调调度机制,畅通省农业农村部门与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和大数据中心的信息渠道。一是及时推送农机报废更新申办数据、支付数据、进展情况,保证数据的一致性。省农业农村厅每日调度进展一次,每周向厅长汇报一次,每月在全省范围内通报一次,并抄送市县政府进行调度,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对进展慢的县区,通过同该县区农业农村部门主要领导进行单独沟通的方式督促加快落实。二是构建主要单位的信息共享机制。要求市县农业农村局、县区农机服务中心(局、站)、农机监理部门、乡镇政府、农机回收企业等单位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反馈任务进度。三是做好补贴兑付衔接。要求县区农业农村部门主动与财政、审计、银行、乡镇衔接,准确、快速完成报废更新补贴款审签、拨付和发放,推动政策落地见效,持续释放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