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至8月,国内大中型拖拉机市场呈现冷清态势。截至2025年9月12日,全国公示的轮式拖拉机总销量为14.42万台,同比下滑幅度达28.24%。随着补贴销量数据的进一步公布,实际下滑幅度将有所收窄。然而,从市场端的反馈来看,今年国内拖拉机市场的不景气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尽管市场出现显著下滑,但也展现出与往年大有不同的市场特点。
整体销量与销售额全线下滑
从近五年1-8月份国内大中马力拖拉机的销售数据来看,在国四标准升级前夕的2022年,销量和销售额均出现了显著增长。当年前8个月的销量突破31万台,销售额接近295亿元。然而,2023年大中马力拖拉机的销量和销售额均出现了腰斩式下滑,2024年则明显回升,2025年再度下滑。截至2025年9月12日,全国各地累计补贴公示的大中马力拖拉机数量为14.42万台,与2024年1-8月份的公示销量相比,下滑幅度达28.24%。
拖拉机市场的下滑仅为现象与结果,其背后原因多方面。一方面,近三年畜牧养殖业持续不景气,粮食价格低迷,严重削弱了农民的购买力。据了解,去年东北、黄淮海及新疆地区的玉米种植户普遍面临亏损,种植面积最广的玉米价格持续走低,进而波及几乎所有农作物的价格。另一方面,拖拉机保有量大,市场需求日益疲软。从新闻报道中可见,在安徽颍上王岗村和山东郯城徐蒲坦村这两个国内最大的二手农机市场,二手拖拉机堆积如山,难以实现及时销售。
销量向头部集中,拖拉机行业尾部企业加速出清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轮式拖拉机行业已形成数个产业集群,目前影响力较大的产业集群,北方地区有以中国一拖东方红为主力的洛阳产业集群,以潍柴雷沃为主力的潍坊产业集群;南方地区有以常州东风、沃得农机为主力的江苏产业集群,以各种“野”字头企业为主的浙江产业集群;东北地区目前还没有形成典型的拖拉机产业集群,但有市场表现较为突出的企业,如沃得农机沈阳公司,佳木斯骥驰、凯斯纽荷兰等企业。
从拖拉机的产销量来看,潍坊拖拉机集群实力最强。目前潍坊有100多家拖拉机生产制造企业。由于行业的企业数量众多,大中拖市场已成为我国传统农机细分市场中“内卷”现象极为严重的领域之一。其根本原因在于产品研发缺乏实质性突破,或虽在某些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却未能形成规模化生产。产品同质化的加剧,导致品牌间的品质差距逐渐缩小。若不具备先进技术支撑下的核心竞争力,即使是大品牌也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产品技术未有大突破的背景下,低价竞争和赊销推广将成为大中拖市场竞争的主导特征。小品牌借此维系生存,大企业则借此收割市场,最终将推动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从近五年拖拉机行业的企业数量变化来看,峰值出现在2021年,生产企业数量高达241家。低谷则出现在国四排放标准升级后的第一年,即2023年,生产企业数量降至194家。截至2025年9月12日,今年已有213家企业公示了拖拉机补贴销量。由此可见,拖拉机行业的企业数量依然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从拖拉机行业的品牌集中度来看,市场销量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愈发显著。2021年,前20家企业的合计销量占比达到75.72%,而到了2024年,这一比例提升至79.27%,四年间增加了3.55个百分点。具体来看,2021年,前十家企业的合计销量占比为63.24%,至2024年则上升至68.06%,增幅为4.82个百分点。前五家企业的销量合计占比,也从2021年的48.74%增长到2024年的58.44%,四年间提高了9.7个百分点。根据2025年前8个月的数据显示,潍柴雷沃与中国一拖这两家企业就占据了近40%的销量份额,而行业其余的200多家企业合计仅分得32%的销量份额。由此可见,行业头部企业对市场份额和行业资源的虹吸效应正在不断增强。
从销售规模来看,2024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拖拉机企业共有28家,而超过20亿元的仅四家。绝大多数企业的补贴公示销售额仅几百万元,更有50多家企业的拖拉机销售额甚至低至几十万元,这充分揭示了强者恒强的市场竞争格局。
尽管拖拉机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但在“马太效应”的强力作用下,国内拖拉机行业的长尾效应正迅速减弱。具体表现为,每年仍有十几甚至几十个小企业无奈退出市场,在2021—2024年期间,有过补贴公示销量的生产企业有307家之多,但从2025年前8个月的数据来看,这307家企业中,有104家企业目前的公示销量还是0。此外,尾部200多家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持续萎缩,行业20名之外的企业合计销量占比,从2021年的24.28%,萎缩到了2024年的20.76%,小企业让出的市场份额不断被头部企业吸纳。随着动力换挡拖拉机时代的来临,大多数拖拉机企业将面临技术洗牌,市场出清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