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
(2025年1月20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部机关各司局、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精神,扎实做好2025年“三农”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做好“三农”工作对全局发展至关重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一、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一)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力争全年粮食产量保持稳定。着力稳定播种面积。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粮食、大豆和油料生产目标任务下达各省份,稳住粮食面积。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实施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推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主攻粮食单产和品质提升。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继续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协同融合。统筹实施绿色高产高效、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等项目,集成组装推广区域性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提单产。调优品种结构,扩大强筋弱筋小麦、优质水稻等生产。多油并举提升大豆油料产能。深入推进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稳定食用大豆面积、发展高油高产大豆,引导在南方地区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因地制宜轮作倒茬扩种花生,发展油葵、芝麻等特色油料。持续开展“减油增豆”科普宣传。
(二)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优化生猪产能动态调整机制,加强监测预警,稳定长效性支持政策,引导大型猪企有序规范发展,防止产能大起大落。落实肉牛、奶牛产业纾困政策,稳定基础产能。推动优质基础母牛扩群增量,实施牧区良种补贴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动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推动落实灭菌乳不允许添加复原乳国家标准,促进国产生鲜乳消费。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持续推进饲料用粮减量替代,全面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积极发展优质苜蓿、青贮玉米等饲草产业,开发新型蛋白饲料。开展畜禽屠宰“严规范、促提升、保安全”三年行动。
(三)积极发展现代渔业。全面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加快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稳定养殖面积。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科学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和盐碱地水产养殖,在西北等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冷水鱼。加快传统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优化渔业发展支持政策,加快发展深远海养殖,推广重力式网箱,稳妥推进大型桁架类网箱和养殖工船建造,建设海上牧场。推进渔船管理改革,加强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稳控近海捕捞,稳妥推进远洋渔业新渔场新资源绿色可持续开发。加强渔船更新改造和渔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渔港规范化管理,打造一批沿海渔港经济区。开展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深入排查风险隐患,提升海洋渔业本质安全水平。
(四)稳定蔬菜和棉糖胶供给。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蔬菜应急保供基地建设,抓好南菜北运主产区和冷凉地区蔬菜生产,推进设施蔬菜提档升级和老旧果园改造。落实好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巩固新疆棉区生产优势。启动糖料单产提升三年行动,加快推广糖料蔗良种良法。稳定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加强特种胶园建设,推动老旧胶园更新和灾毁胶园恢复重建。
(五)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布局和时序安排,突出建设重点,统筹推进实施。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年度建设任务,在雨季易涝区因地制宜开展农田排水沟渠修复整治,完善农田排涝配套设施。深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度标准体系,建立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常态化开展工程设施质量抽测。制定出台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管护办法,引导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与管护。
(六)强化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严守耕地红线,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制定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办法。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谋划南方酸化耕地治理工程,强化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建设。有序开展盐碱耕地改造提升。加强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因地制宜确定基本农作物目录,开展耕地种植用途动态监测。分类有序做好耕地“非粮化”整改,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作物生长周期等设置必要的过渡期。持续整治“大棚房”问题,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监管机制,加大通报曝光和巡查暗访力度。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引导规模经营主体流转复耕、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复耕代种。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扎实推进数据验收、成果编制等工作。
(七)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制定农业防灾减灾预案和技术指导意见。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指导落实“一喷三防”、“一喷多促”等稳产增产措施。健全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提升农业应对气候变化韧性。探索开展“天空地”一体化农情灾情监测。加快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和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组织“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统筹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突出抓好小麦条锈病、水稻“两迁”害虫、玉米草地贪夜蛾等防控。深入推进动物检疫监督强基固本、提质增效,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布鲁氏菌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
(八)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建立践行大食物观重点任务跟踪调度机制,分领域推进多元食物开发。探索实施大中城市周边现代设施农业更新工程,加快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集成应用,因地制宜发展日光温室、植物工厂、设施化畜禽水产养殖。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推广高层、工厂化等生产模式,引导发展精深加工。培育发展生物农业,开发植物肉等新型食物资源,促进藻类食物开发。推动建立粮食和大食物统计监测体系。持续抓好粮食机收、加工等环节减损,强化食物营养健康消费宣传。
(九)深化农业对外合作。加强全球农业生产贸易监测预警,健全农产品产业损害调查体系,合理把握进口规模和节奏。培育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优质主体,扩大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出口。深化“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推进农业对外合作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农业服务贸易。办好农业主场外交活动,深度参与全球粮农治理,深化与涉农国际组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