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设施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解决全区设施畜牧业生产方式粗放、育肥比重偏低、经营效益不高的问题,努力实现到2026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8%以上,现代设施畜牧业生产效率、产出质量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促进设施畜牧业质效提升
大力推进舍饲圈养,对实际年出栏育肥肉牛500头或肉羊3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合作社、养殖园区,并在自治区内屠宰且具有产地检疫证明的,按出栏每头肉牛300元、每只肉羊60元给予奖励。奖励资金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及现代养殖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提高牛羊育肥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引导农牧民发展适度规模牛羊育肥。支持鸡、鸭、鹅规模化高效设施养殖场建设。鼓励和引导马、驴、驼、鹿、鸵鸟等特色畜禽养殖,延伸打造特色产品加工链条。〔自治区农牧厅(乡村振兴局)牵头负责,自治区财政厅配合〕
二、做大做强饲草产业园区
支持企业建设现代饲草产业园区,对苜蓿、羊草、燕麦等饲草种植验收达标的,按现有政策予以奖励,引导企业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开发多样化饲草饲料产品,改善饲草收储加工设施装备,提升草种培育科技研发水平。〔自治区农牧厅(乡村振兴局)负责〕
三、增强科技装备配套能力
加大设施畜牧业科技项目支持力度,开展饲料饲草、良种繁育、精深加工、疫病防控等领域研究创新和引进推广。对符合条件旗县(市、区)的农牧民和生产经营组织,购置的搂草机、全混合日粮制备机、清粪机等16个品目,在中央财政定额补贴基础上使用自治区财政资金累加补贴,补贴额不超过中央财政定额补贴的1/3。对未列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农牧民生产亟需的畜牧业机械,在自治区明确的机具范围内,按照不高于上年度平均销售价格30%的比例测算,使用自治区财政资金定额补贴。〔自治区农牧厅(乡村振兴局)牵头负责,自治区科技厅配合〕
四、创新金融保险服务
对符合条件的现代设施畜牧业项目贷款实施贴息支持,在已有贴息政策的基础上,自治区各级财政再贴息10%—20%,中央和自治区累计贴息不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90%且不超过3%贷款利率(实际利率低于LPR的按实际利率计算)。构建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协作机制,建立保证担保、保险保障、银行信贷联动模式,进一步完善活体抵押贷款业务政策举措。设施畜牧业贷款担保费率不高于1%。推动肉牛肉羊地方优势特色保险向规模化养殖肉牛、肉羊倾斜。〔自治区财政厅牵头负责,自治区农牧厅(乡村振兴局)、地方金融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内蒙古监管局配合〕
五、强化生产要素保障
土地出让收入资金、土地指标交易收入等优先支持设施畜牧业项目。支持有条件的戈壁、荒漠、盐碱荒地等区域发展设施畜牧业。畜禽养殖设施建设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在“四水四定”的前提下,保障设施畜牧业用水。设施畜牧业生产用电实行农业用电政策。〔自治区财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牧厅(乡村振兴局)、林草局,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国网蒙东电力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强化典型示范推广
每年择优遴选1—3个旗县(市、区)开展设施畜牧业示范旗县建设,每个示范旗县奖励1000万元。每年在2—5个旗县(市、区)开展畜牧业社会化服务试点,优先支持其创建设施畜牧业示范旗县,通过以奖代补、购买公共服务等形式提供饲草料加工、精准饲喂、疫病防控、品种改良等社会化服务,每个试点至少覆盖10万羊单位以上牲畜。依托科研单位、高校组建专家团队,开展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推广培训,强化人才保障,推动示范旗县畜牧业科技支撑水平提升。〔自治区农牧厅(乡村振兴局)牵头负责,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配合〕
本措施涉及的专项支持资金一律按“先建后补、分级负担、据实补助、滚动实施”的方式拨付。各牵头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明确相关标准、申报程序、建设内容、考核验收等。
2024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