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金秋时节,宁夏西海固地区群众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固原市泾源县东山坡村脱贫户余全福,最近买了一台大型电动铡草机。家里牛越养越多,饲草用量增大,原先那台小号铡草机已不够用。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不但脱了贫,还成了村里的养牛大户。”余全福说,下一步打算再养十几头牛,让日子更红火。
曾经“苦瘠甲天下”的地方,乡亲们更知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要一代接着一代干,既要加快脱贫致富,又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向现代化”。
8年艰苦卓绝,8年攻坚拔寨,历史记录了这一伟大实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脱贫攻坚战在新时代中国大地上打响——
22个省区市向党中央立下“军令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25万多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县级以上单位派出的驻村干部,做到户户有责任人,村村有帮扶队;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技术培训……亿万人民不懈奋斗,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各地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完善低保、医保、医疗救助等相关扶持和保障措施,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
秋分节气,黄土高原云卷云舒,层林渐染。陕西延安宝塔区柳林镇孔家沟村,成片的山地苹果红得正艳。这些年村里的变化不少:苹果“吃”上有机肥,果园搭起防雹网,冷库建在家门口,可以错峰销售保障收入。
“过去我们得等果贩上门收购,价格做不了主。现在苹果品质上去了,我在网上卖,去年卖了7万斤,净赚30多万元!”村民张彦斌高兴地说。如今在宝塔区,从事苹果生产的果农有12.6万人,苹果成为革命圣地延安的另一张名片。
丰收的果实,映衬着亿万农民的笑脸,也增加着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村经济、增强农民工务工技能、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拓展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产业提质增效助增收。各地加快建设初加工和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6%;休闲农庄、观光农园、农家乐等达到30多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4200多亿元。
现代生产经营促增收。我国以培育计划为抓手,每年培训农民达到100万人。各地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培育95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带动小农户超过7800万户。
改革给农民吃下“定心丸”。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政策,提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两亿多农户领到证书。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完成,农民财产权利更多了。
农民关切事不断解决。农村供水供电、交通道路、宽带网络和学校医院等设施加快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全覆盖,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建立,289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2年翻了一番多,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