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措并举持续推进粮食作物机收减损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我部对粮食作物机收环节损耗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目前看,机收损耗与机具性能和作业质量密切相关,在软件和硬件上大致有四方面因素导致损失率偏高。一是农业机械不耐用。我国在用粮食收获机械以国产品牌为主,总体性能不差,但可靠性方面距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随着使用时间延长,整体性能有所下降,如果维修保养不及时,损失率也会相应增加。二是收获时机不恰当。小麦、水稻最佳收获期是蜡熟期或完熟前期,此时作物含水率约15%—25%,收获时损失最少。收获过早易造成夹带损失,收获过晚会加大落粒损耗。在实际中,一些农户为了省去晾晒、烘干环节,更愿意在完全成熟后收获,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损耗。三是机手操作不规范。有经验的机手会根据作业地形、倒伏状况及留茬高度等,提前调整机具参数,降低机收损失。这些年新增农机多,新机手也多,再加上一些地方培训跟不上,导致部分机手技能还不完全过关,甚至有些机手为了抢时间多作业多挣钱,盲目提速度、赶进度,忽视作业质量导致损失增加。四是作业条件不适宜。不少地区田块小、转弯多,作业条件较差,机械化收获难度大,导致机收损失率增加。
上述问题,涉及到农机质量、农民观念、技术培训等方方面面,存在主客观因素,我们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持续推进,要尽可能消除主观因素和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从今年夏收开始,及早谋划部署,一定要采取针对性举措,千方百计努力减少机收环节粮食损失。重点做好“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作业管理和宣传培训。作业要规范,标准是前提。机收损失标准已经比较完善,但“重制定、轻应用”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要利用好各种传播渠道,加强标准宣教,提高机手和农户节粮减损意识和贯彻标准的自觉性,推动按标、按规作业。各地要组织开展机收减损专题培训、比武竞赛等多种活动,刚才发言的省份都讲到了这一点,希望你们一定要抓好落实,也希望其他地区借鉴他们的经验。督促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做好机手特别是新机手的培训工作,提高规范作业能力。要加强作业质量监管,强化指导服务和督促检查,促进操作规程和减损措施落实到位。引导供需双方把作业质量要求列入作业合同,严把质量、严控损失。这件事,各地厅局一把手都要亲自盯一盯,分管领导更要抓实实抓,要从机收这个环节抓起,从培训环节夯实,这直接关系我们这次会议的成效和今年粮食生产的减损。
二是强化技术指导和组织调度。部里已经制定了小麦、水稻、玉米机收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引导农户和机手选择合适机具和适宜割期,千方百计避免增加损失。要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巡回指导,帮助机手正确调整机具状态,及时修复更换磨损的脱粒清选部件。针对作物因灾倒伏的特殊情况,迅速调度适用机具支援抢收,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最低。
三是强化农机研发和推广应用。机收减损,机具质量是关键。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但从今年开始就要着力抓起抓好。要强化农机试验鉴定监管,严格把关,把不合格、不耐用、不适用的产品挡在政策支持范围之外,倒逼企业提升质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研究开发高效低损收获机械,加快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发挥好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引导作用,优先支持联合收割机等粮食生产机械报废更新,推动淘汰老旧机械,促进农机升级换代。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设备纳入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增强产地烘干能力,降低烘干成本,促进适期收获,进一步减少生产损耗,实现颗粒归仓。
借此机会,我想再强调一下夏种夏管和春播收尾工作。黄淮海等主产区收完小麦就要腾茬播种,要紧接茬口、环环紧扣,接续抓好夏种夏管。夏种的大头是夏玉米,预计全年玉米意向面积增加1000万亩以上,要抓紧抓实各项措施,确保面积落实到田。气象部门预计,今年主汛期华北、黄淮北部降雨偏多,黄淮、江淮、江汉有阶段性高温热害。要抓住降雨有利时机,抢时抢墒播种。墒情不足的地方要推广抗旱播种,及时补浇“蒙头水”,既要确保面积,还要确保出苗率。目前全国春播已过九成,但东北一些地方还在播种,要持续抓好春播扫尾和播后田管,个别春涝地块要尽快抢排积水、抢播快插,确保种足种满、种在丰产期。播后田管也要及时跟上,及时查田补苗,合理调控肥水,搭好丰收丰产架子,夯实全年丰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