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传媒 | 市场报告
首页 资讯 补贴 商城 企业 经销商 求购 活动 农机帮 服务 会展 市场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 应对规模化农业挑战,粮食干燥方式必须实现从晾晒到机械烘干的跨越

应对规模化农业挑战,粮食干燥方式必须实现从晾晒到机械烘干的跨越

发布日期:2024-05-22 来源:原创 作者:刘月华
内容字号:

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已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我国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持续增长,农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数量的不断增加,土地流转面积、土地连片经营规模也在增加。虽然“大国小农”依然是我国的基本农情,但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较前些年已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现有的粮食烘干基础设施,已不符合农业生产模式发展所需。

 

我国有2亿多农村土地承包家庭,户均耕地不足8亩,“大国小农”依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我国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流转土地搞大规模集中经营,但近些年来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趋势也不容小觑。我国土地流转面积已经从2004 年的5800万亩,增加到了 2022年的5.76亿亩,土地流转面积占比已达40%,农村土地流转有力地推动了土地连片经营、农业规模化发展。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家庭农场393.4万家、农民合作社208.6万家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107万家。在经营规模方面,2022年全国家庭农场经营土地总面积达到6.98亿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2.63亿亩,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17.6%,平均每个种粮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为148.8亩。此外,全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总面积达到19.7亿亩次,按照综合托管系数计算,经营土地面积约为5.06亿亩,托管服务率达到24.8%。在产品供给方面,2021年家庭农场粮食产量已经超过1.3亿吨,大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五分之一。新型经营主体,连片、规模种植,在粮食生产中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了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的小农生产方式,虽依然占据我农业生产的主体,但随着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规模的增加,规模化生产占比也有了很大提高,连片、规模经营的粮食产量已超全国粮食产量的20%。

农业规模化发展,凸显粮食机械化烘干短板

农业生产规模化的发展,对农机配置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收获后处理环节来说。数年前每家七八亩地,即使按当下的平均单产测算,收获也不过6000斤粮食,按高产测算收获粮食8千到1万斤,这些粮食在没有连续阴雨天气的年份,农户通过地头、房顶、院坝等小场地晾晒的方式,基本能保障粮食可以相对及时的晒干、入仓储存。

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种植合作等新型经营主体来说,在粮食收获环节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快速收割的情况下,已不能依赖传统的场地晾晒,及时降低粮食含水量、保障粮食安全入仓了。一方面是时间紧张、来不及晾晒:现在市场上主流小麦收获机喂入量已达10公斤/秒,一小时就可以收获10亩以上,以河南省平均单产445公斤来计算,一台收割机日收获粮食预计会超过8万斤;主流水稻收喂入量也达到了8公斤/秒,一小时也可以收获8亩以上,日收获粮食也会有六七万斤,在紧张的收获季节根本来不及晾晒。另一方面场地不足、无处可晾晒:对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来说,即使一天只收获七八万斤的湿粮,难以找到足够的场地及时晾晒,同时在紧张的收获季节,也很难找到足够的人手进行摊粮、翻粮。

不仅农业生产规模化的发展,对粮食干燥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粮食主产省气候多变、极端天气的增多,区域性、阶段性的汛情对一些地方造成了不小影响。这对传统的粮食晾晒方式构成了挑战,迫切需要增加更多的粮食烘干设备,实现粮食干燥方式从传统晾晒向机械烘干跨越。这不仅能够满足正常生产过程中的烘干需求,还能确保在自然灾害恢复期间提供充足的烘干服务。

第1页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本报告版权归农机360网所有,严禁传播,侵权必究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普惠三农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