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几年农机市场起起落落的过程中,不少行业都出现了生产企业快速退出,竞争格局不断变化的情况,植保机械行业也不例外。本期,探讨一下植保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变化。
推动植保无人行业发展的主力是土地规模化经营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消息显示,截至2022年底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拥有量达到13.07万架,同比增长33.48%。目前无人植保机的单次续航时间普遍可以达到20分钟以上,单架次植保作业面积30多亩,相当于传统人工一天的植保作业面积,同时也明显高于常见的喷杆式喷雾机的作业效率。凭借作业效率优势,飞防已是连片经营土地植保的首选方式,也是各地开展财政补贴、财政购买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的首选方式。
推动植保无人机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土地规模化经营。目前,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
我国土地流转面积已经从2004 年的5800万亩,增加到了 2022年的5.76亿亩,土地流转面积占比已达40%。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家庭农场393.4万家、农民合作社208.6万家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107万家。在经营规模方面,2022年全国家庭农场经营土地总面积达到6.98亿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2.63亿亩,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17.6%,平均每个种粮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已达148.8亩。
同年,全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总面积达到19.7亿亩次,按照综合托管系数计算,经营土地面积约为5.06亿亩,托管服务率达到24.8%。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有力地推动了土地连片经营、农业规模化发展,连片、规模种植在农业生产中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规模化农业的发展推动了植保无人机的推广使用,构成了植保无人机行业每年两三万台销量的基础支撑。
植保无人机行业,四年间超七成企业离场
我国在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已相对较高,但田间管理环节依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高端、智能化植保机械依然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农机具之一。
对植保无人机来说,虽然行业前景看好,但行业企业数却在快速减少。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2020年有农机购置补贴公示销量的植保无人机企业多达79家,当年的补贴消费规模接近2万台。但在第二年随着市场销量大幅下滑,50多家企业退出。2022年农机市场出现空前繁荣,植保无人机市场也有了100%的增长,但生产企业数量并没有随着市场规模的回升而增加。2023年,有补贴公示销量的植保无人机企业仅剩18家,相比于2020年,75%的企业黯然离场。
目前,2024年已经补贴公示销售植保无人机2055台,实现销售额1.05亿元,有补贴销量的生产企业仅有7家。值得注意的是,农机购置补贴公示数据有一定的滞后性,实际补贴销量肯定是大于2055台的。但受粮价低迷、农机行业整体不景气影响,今年植保无人机预计依然难逃低迷困境。
头部企业的虹吸效应,是逼退多数企业退出的主因
在行业前景短期震荡、长期看好,市场刚需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多数企业为何会快速退出呢?这主要是来自于头部企业的压力。
一般来说,在市场需求疲软、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竞争加剧的影响下,行业市场格局会进一步向头部集中。头部企业在市场占有率、产品创新、人才及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日益显现,表现出较强的业绩增长能力,植保无人机行业的竞争格局表现也是如此。
从前十企业占比来看,在2021年市场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前十企业合计占比高达99.28%,较上一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而后一直保持在99%以上。
从具体企业来看,大疆创新稳定保持在行业第一的位置上,且在2020-2023年间市场份额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不得不提的还有,在2021年植保无人机销量整体下滑33%的背景下,大疆创新的销量逆势增加了13%,市场份额一举提高了13个多百分点。当行业进入市场规模不再一直扩大的阶段,冠军企业对市场份额的抢夺,势必会挤压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导致大量中小体量企业退出。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