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2022年湖北省油菜轮作技术指导意见
为更好实施2022年油菜轮作工作,促进全省油菜扩面提质增效,特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 技术目标
坚持把油菜轮作作为统筹当前与长远、协调生产与生态、兼顾用地与养地的制度性安排,持续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扩大“稻-油”轮作模式,以油促粮、粮油兼丰。坚持油用为主,拓展“一菜多用”。开展油菜规模生产“四化”(资源高效化、品种优质化、操作机械化、栽培轻简化)技术集成,推广优质高效油菜新品种、高效肥药新产品和直播密植、“种肥药机”一体化联合播种、免耕飞播、深沟窄厢、绿色防控、减损机收等技术,降本、增产、提质、减损,提高种植效益,促进油菜种植规模稳步扩大,实现扩面增产提升产能。
二、 技术要点
(一)选用良种。适应冬闲田水稻腾茬迟、秸秆还田量大、低洼多湿、渍害严重、病虫草害多发等现状,选用稳产高产、耐渍多抗、迟播耐密的优质高效油菜品种。因地制宜选用华油杂62、中油杂19、大地199、田油杂002、中油杂28、T2159、利油杂1号、华油杂28、农油杂007、天油杂283、圣光128、阳光50、华油杂50、阳光2009、华919、利油618、文油99、中双11号、希望699、冈油28等品种。同时,积极示范中油杂39、圣缘2号、孝油1000、中油杂30、华油杂706等新品种以及高油酸品种。在根肿病易发风险区优先选用华油杂62R、华双5R、圣光165R、华油杂5R等抗根肿病品种。
(二)种子处理。播种前采用新美洲星、噻虫胺等拌种,促进油菜速发快长并有效防治苗期病虫害。选用新美洲星拌种,宜用30ml原液不加水拌0.75公斤种子,随拌随播;用噻虫胺等拌种,须严格按产品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三)合理密植。10月上中旬播种,机械联合播种亩用种量200~250克,人工撒播、无人机飞播亩用种量300~400克。干旱年份、播期延迟相应增加用种量,用新美洲星拌种等处理的种子可适当减少播种量。播期一般不晚于10月31日,亩用种量不超过500克,成苗密度5万株左右。
(四)机械播种。按照油菜早播、早发、快长的栽培原则,做到适播期内尽量早播、匀播。提倡联合机播和旋耕飞播(人工撒播)、免耕飞播等机械播种方式。
联合机播(种肥同播)适用于土壤偏砂性、排水较通畅、易控制墒情的田块。选用能实现密植的2BF-10(12、14)型种肥同播机,一次性完成旋耕、灭茬、开沟、起垄、施肥、镇压、播种、覆土和封闭除草等工序,省时节本高效。为提高种植密度到3万株以上,晚播田可实行宽(30-35cm)窄(15-20cm)行配置种植。
旋耕飞播(人工撒播)适用于腾茬早、土壤较粘重的田块。先旋耕灭茬、除草、施肥,再用无人机飞播或人工撒播。播种后即用开沟机开沟,沟土分抛厢面。
免耕飞播主要适于晚熟稻-油轮作模式。稻田后期适当留墒(土壤含水量30%左右),保持水稻收割机下田不留深痕为宜。采用带秸秆粉碎抛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可留高茬40~50cm,秸秆粉碎均匀还田。水稻收获前1~3天用大疆、极飞等农用无人机飞播油菜,也可在水稻收获后飞播油菜,亩用种量可适当增加,但不超过500克。水稻收割、油菜播种完成后即用机械或人工撒施肥料,用1KS(J)-35型双圆盘开沟机开沟,沟土分抛厢面。无人机播种走向、开沟机开沟走向与水稻种植行方向保持一致,以提高开沟效率、沟土覆厢质量和成苗率。
(五)播种监测。安装有北斗作业监测终端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优先承担油菜轮作作业任务,并主动接受平台系统在线监测。通过加装北斗远程作业监测终端,对油菜机播质量及播种面积进行实时监测。北斗远程作业监测终端及参与飞播作业的农用无人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与湖北省北斗农机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即时回传作业数据。为便于数据管理和后期维护,同一县域的油菜联合播种机、无人机须统一安装同一厂家的北斗终端。北斗农机终端企业负责为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做好管理账户的发放和操作使用培训。作业期间,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安排专人监控作业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组织现场核查,确保数据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