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传媒|资讯中心

科乐收农业机械贸易(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广告
江苏玖顺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机资讯网 > 分析 > 多予少取惠“三农”

多予少取惠“三农”

发布日期:2021-04-06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春沐阳
内容字号:

2020年河南夏粮丰收图景。(新华社发)

中国农业博物馆4号馆一块展板上展示了1982年至198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2020年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依然聚焦“三农”工作。本报记者刘春沐阳摄

暮色田园。2020年5月15日,湖北秭归县沙镇溪镇长春村八组村民挑着秧苗走在田坎上。(新华社发)

农业税的全面取消,极大减轻了我国农民的负担。但要促进农民增收,光有“少取”还不够,还要创造条件“多予”。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提出,对农业要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此后很长一段时期,围绕这一方针,我国不断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间接补贴转为直接补贴

对农业给予支持保护是世界各国为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通行做法,特别是发达国家为本国农业提供了大量的补贴。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最早以国营拖拉机站的“机耕定额亏损补贴”形式出现,之后逐渐扩展到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补贴、农业生产用电补贴、贷款贴息补贴等方面。1979年至1980年,财政用于农用塑料薄膜的补贴超过16亿元,对当时农业的增产增收发挥了不小作用。

1980年至1992年,政府进一步放开农产品价格中的国家定价,对一些农产品运用国家指导价进行管理。通过放松农产品价格管理,让农民在市场交换中受益。

1992年以后,为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我国对粮、棉等农产品实行较大力度的价格和流通干预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手段是以保护价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当时这类流通干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性补贴效果。

随着对农业补贴研究的深入以及各地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新的问题开始显现。由于农业补贴的中间环节过多,造成损失较为严重,加之补贴的间接性,农民实际获益较少,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

位于河南省北部的滑县是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1999年,滑县的粮食产量达99.5万吨,突破100万吨似乎指日可待。然而,进入新世纪后,滑县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却连年下滑。到2002年,粮食总产量已下降到90万吨。

滑县遇到的情况并非个例。当时,由于农业生产尤其是种粮的效益越来越低,大量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农村的耕地大量抛荒,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2002年起,安徽等省份开始悄然试行一系列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的政策。在天长市和来安县,每种1斤粮食,政府直接补贴种粮的农民0.055元。此后,种粮直补在全国实行,我国农业补贴从流通性补贴逐渐转变成生产性补贴,由间接性补贴转向直接性补贴,这种转变走向适应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内容分页: 【1】 【2】
文章关键词: 农业 补贴
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或真实性问题,请与本站编辑部(tougao@nongji360.com)联络。
新闻热线:010-62278600/62276900。责任编辑:孙雪珍。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普惠三农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贷款 帮你维权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关于我们 农机生态服务 农业生态服务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用户指南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