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出抓好保护性耕作的任务落实
按照省政府要求,2021年全省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力争达到2800万亩。各地要勇作为、敢担当,强化任务落实,确保完成预期目标。
一是努力扩大实施面积。按照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求和农业生产发展实际,将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方式作为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优先选项,努力扩大保护性耕作适宜区域实施面积。
二是细化落实作业任务。要早谋化、早准备、早启动,抓住秋季收获作业的有利时机,采取多种形式,选择适宜地块,预留覆盖秸秆,将任务面积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地块、种植户、作业者,确保任务面积不落空。
三是强化示范基地建设。各地要结合实际,进一步谋化好示范基地建设,以县、乡级基地集中连片面积不少于1000亩、200亩,选择具备条件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种植大户,提前做好地块的预留工作,为示范基地建设打好基础。
四、积极完善保护性耕作的保障措施
各地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前做好组织落实、机具装备、宣传培训相关工作,为完成保护性耕作任务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各地农业农村(农机)部门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要成立保护性耕作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推动,逐级落实任务面积,逐级夯实工作责任,细化重点工作环节,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强化机具装备。免耕播种机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机具,各地要及时掌握本区域内机具数量、状态和作业能力,尽快组织落实作业机具,要引导种植大户、农机合作社等购置机具,统筹组织做好机具协调调度,提高机具使用效率。
三是强化监测手段。保护性耕作面积快速扩大,核验难度更加突出,依靠人工核验的方法,已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趋势发展需要。各地要加快推进远程电子监测设备安装工作,提高核验工作效率和信息数据准确性。
四是强化技术支撑。省保护性耕作专家指导组继续深入实际开展定向指导服务,帮助各地分析研究问题,破解排除操作难题障碍,提供决策技术服务。各地要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专业服务队伍建设,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应用。
五是强化宣传培训。各地要把梨树模式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多元化综合施策,通过网络培训、现场演示、微视频、典型案例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行之有效的科普宣传,提升农民认知能力。要将各项政策信息传递到位,让农民看到成效,尝到甜头,激发农民开展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附件:2021年保护性耕作计划面积分解表 点击下载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