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传媒|资讯中心

科乐收农业机械贸易(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广告
科乐收农业机械(山东)有限责任公司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机资讯网 > 分析 > 三农 > 有一种力量叫中国粮

有一种力量叫中国粮

发布日期:2019-08-14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曹茸、李竟涵
内容字号:

吃得好——

一头是“钱袋子”,一头是“米袋子”,一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棋精彩展开

2013年,中国粮食实现了连续10年增产,攀升至一个新高点。然而,也有一些关于“粮食太多了”“粮食不需要自己种”的声音开始发酵。

困惑并没有持续太久。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一次高规格布局粮食安全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并以战略家的视野审视“饭碗”问题,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要求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坚持“数量质量并重”的战略要求,为新时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

新战略引领着新实践。尤其面对粮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加工企业“吃不饱”、农民粮食“卖不出”等矛盾,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以全国广袤粮田为棋盘,一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棋精彩展开。

在中国地图上,有一片呈镰刀弯状分布的区域,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等。“镰刀弯”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玉米产量低而不稳,成为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

“秸秆是皮、籽粒是馅,羊吃这种饲料就如同吃饺子。”内蒙古通辽市辽河镇东查干村就位于“镰刀弯”地区。村里的羊以“膘肥体壮,肉质鲜美”著称,结合养殖业发展,“老玉米”改成了青贮玉米,查干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肉库”。

无效供给减下去,有效供给增上来,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据农业农村部统计,仅去年一年,我国就调减非优势区水稻800多万亩、玉米400多万亩,大豆、薯类、优质饲草等短缺品种补位。从今年启动实施大豆振兴计划,预计今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超过1.3亿亩,比上年增加1000多万亩,为有效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增添了底气。

种植结构调整、三产融合、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临储政策取消……一场从供给侧发力的粮食产业全方位变革如火如荼。

无论是粮食生产,还是供给侧改革,最终都要靠农民。供给侧改革,既要把粮食生产调优理顺,又要让农民种粮划算、愿意种——

在“中原粮仓”河南,一粒小麦能精深加工成20多种专用面粉,后续能产出馒头、面条、速冻水饺等80多个品种的食品,粮食就地转化增值,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黑龙江农垦九三管理局,瞄准市场需求,大豆被细分成豆浆豆、豆粉豆、腐竹豆、菜芽豆等,专用大豆卖上了品牌价,功能大豆品种“未种先销”,成为加工企业的“香饽饽”,豆农每公顷多收入800元左右;

在因“监收鱼米之利”而得名的湖北省监利县,稻农开始探索“超级稻+”的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稻田里养殖小龙虾,亩均纯效益翻了一番,而且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用量,水稻品质更好,价格更高。

“我们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基本实现了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指出,中国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越来越丰富,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充盈,大国粮食生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坚实。

不愁吃——

粮食安全不只是数量概念,更重要的是粮食生产能力,要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

2007年-2008年,一场粮食危机席卷全球,国际市场粮价年均波动幅度超过40%,30多个国家出现粮荒,8亿多人在饥饿线上挣扎。在这场危机中,中国粮食市场始终应对从容,正体现了“中国粮”的力量。这股力量,来自“吃得饱”的底气,更来自“不愁吃”的积蓄。

对于“中国饭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保持着清醒认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

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产,但还应看到,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还面临着耕地、水资源、环境等多重制约,粮食供求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不只是当前的数量概念,要做到“不愁吃”,核心是抓住产能的巩固和提升。

——藏粮于地,把粮食储存在千里沃土中。

“大豆每亩可固氮8公斤,相当于16公斤尿素,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实验数据表明,大豆茬小麦比玉米茬亩均增产50-70斤。”2018年,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徐冉开始为山东禹城农民轮作大豆提供技术服务,而更让他欣喜的是耕地质量的变化,“就算没补贴,也愿意种大豆。”农民积极性更高了,禹城县实现了从大豆种植几近空白到实际推广大豆轮作6万多亩。

“过去好的年景下,小麦亩产也就在1000斤上下打转。”山西省稷山县稷西小麦玉米专业合作社社员吴申英说,产量上不去主要是因为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导致耕地板结层达8-9厘米。2016年起,他开始增施有机肥,亩均增产200多斤。

类似的尝试不只发生在山东、山西两地。要让有限的耕地产出养活十几亿人口的粮食,耕地红线必须守住。

严守耕地红线,既包括数量红线,也包括质量红线——守住优势区,全国划定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守好“两区”,可保障中国人95%的口粮、90%的谷物供给;让农业不再靠天吃饭,全国建成6.4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亿亩;一半农田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

——藏粮于技,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难题。

产粮大县,“要钱”还是“要粮”?一项小型旋耕机的“免耕”技术,让四川荣县不再作难。为了从土里“刨”出好效益,这个丘陵县开始推广稻菜轮作。而为了尽可能减少劳动力投入,荣县正努力推动适合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普及。这项“免耕”技术就是其中之一,有了小型农机,水稻收获后,农民不用重新开沟便可种菜。

科技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支撑。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提高到58.3%。据测算,在生产条件相同、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仅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到户率,粮食单产提高幅度便可达10%以上。新技术在田间地头扎根,水肥药利用率明显提高,病虫草害损失率大幅降低,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有力促进了增产增效。

蓬勃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则成为农业科技落地的“精锐部队”。目前,全国土地经营权流转比例达36.5%,家庭农场近60万家,农民合作社达到221.1万家,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6.9万个,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问题,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粮食安全,不仅是要“吃得饱”“吃得好”,更要确保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供得上。资源透支的老路走不通,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回归绿色本色。

如今,随着科学施肥、节水灌溉、地膜覆盖、绿色防控等绿色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农药、化肥施用量已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4%,农用地膜回收率60%,大国粮食的绿色转型正稳步推进。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是社稷之本,是“三农”之基。回顾过去70年,中国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农情的粮食安全之路,不仅解决了14亿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成为兴国安邦的“压舱石”,也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走进新时代,我们更有信心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手上,让中国粮食成为大国复兴的支撑力量!

内容分页: 【1】 【2】
文章关键词: 中国粮
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或真实性问题,请与本站编辑部(tougao@nongji360.com)联络。
新闻热线:010-62278600/62276900。责任编辑:孙雪珍。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普惠三农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贷款 帮你维权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关于我们 农机生态服务 农业生态服务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用户指南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