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平市梨树县郭家店镇的田野上,四季的轮转不仅描绘着作物的荣枯,更谱写着一段关于智慧、汗水与共赢的创业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龙跃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孟庆龙,一位扎根黑土,却胸怀现代农业格局的“新农人”。
近日,吉林天朗宣传团队一行带着好奇与敬意,走进了龙跃家庭农场,聆听孟庆龙讲述他与土地、与农户、与鑫天朗打捆机结下的不解之缘。
01 从“守护一方田”到“链接一条链”

2016年,孟庆龙的家庭农场正式成立。初衷是为了更好地经营自家的土地。但孟庆龙的眼光,很快便超越了田埂的界限。
“咱们这周边,农户多,土地也多,但每到春耕秋收,人手和大型机械就成了大问题。”孟庆龙回忆道。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需求,果断将农场业务拓展为为周边农户提供专业的土地耕种、收割、代管等一站式服务。
这一转变,不仅解决了周边乡亲们的燃眉之急,更让龙跃农场找到了更核心的价值——成为连接种植户与养殖户的关键纽带。从守护自家一方田,到链接起一条“秸秆变饲料”的共赢链,孟庆龙完成了一次从传统农民到现代农业经理人的华丽转身。
02 结缘天朗:秸秆变“废”为“财” 打通增收新渠道

01
事业的第二个转折点,出现在2018年。随着业务量的扩大,如何处理秋收后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焚烧污染环境,废弃又浪费资源。就在这时,孟庆龙将目光投向了秸秆的综合利用。
02
“当时就想,能不能把这些废弃的秸秆变成宝贝?”正是这个“变废为宝”的想法,让他与吉林天朗首次握手。2018年,他引进了第一台鑫天朗秸秆饲料捡拾打捆机。
“效果立竿见影!”谈起最初的使用体验,孟庆龙的脸上依然洋溢着兴奋,“机器一下地,秸秆瞬间就成了整齐方正的草捆。我们帮农户把地清理干净了,解决了他们的大麻烦,打出来的草捆还能卖给养殖户做饲料,一举多得!”

03
这份“一举多得”的事业,他一干就是七年。从2018年到今天,龙跃农场累计使用了10台鑫天朗的打捆机。这不仅是简单的设备采购,更是基于深度信任的长期伙伴关系。
03 设备迭代 只为更高效的服务

随着业务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孟庆龙农场里的“天朗战队”也在不断升级换代。如今,他的车队中拥有目前最先进的2023款和2025款“草王”打捆机。
“新款机器效率更高,打捆更密实,故障率也更低。”孟庆龙如数家珍,“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机器稳定效率高,我们就能在气候最好的时候,为更多的农户完成作业,保障草捆的质量。”
这些现代化装备在田野里轰鸣作业,将散乱的秸秆“吞入”,吐出一块块整齐的“面包块”。这些草捆,是牛羊越冬的上好口粮。
孟庆龙的团队为周边农户清理田间秸秆,为来年春耕备好了良田;再将这些打出的优质草捆,销售给周边的养殖户,为他们提供了高性价比的饲草。
“我们赚的是一份辛苦钱,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让种植户的地更干净了,让养殖户的成本也能降下来。”孟庆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事业的核心价值。
04 未来 在希望的田野上
01
干事业为了啥?说到底,就是为了把家照顾好,让家人过得更好。说到这儿,孟庆龙笑了:“以前日子紧巴,现在好了,几年前我把老房子翻新了,还特意弄了个阳光房,老人孩子都喜欢待在那儿。”如今,一家三代其乐融融地住在一起,这大概就是他辛苦打拼中最暖心、最实在的盼头了。
02
采访的最后,我们问及未来的规划。孟庆龙的目光坚定而充满希望。“农业机械化、服务社会化是必然趋势。我会继续和天朗合作,把龙跃农场的服务做得更精、更细、更广。”
03
从一个人,到一个农场,再到一条连接农户与养殖户的产业链。孟庆龙用他的实干与智慧,在梨树县的田野上,书写了一段关于新时代农人的精彩传奇。而他与吉林天朗的并肩同行,无疑是这段传奇中最稳固、最默契的篇章。
我们祝福孟庆龙,祝福龙跃家庭农场,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跃向更广阔的天地!
农机帮APP
农机360网
一起干小程序
易企上小程序
易售宝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