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南阳的麦田里,一台台大红色的春雨收割机正轰鸣着穿梭于金色的麦浪中。南阳市坤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吕天麒站在田埂上,望着多台齐头并进的春雨收割机,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的笑意。这家成立仅一年的农机服务企业,如今已覆盖南阳、焦作、邢台等地,年服务面积超过10万亩。而支撑这一切的,正是他们与春雨收割机之间长达数年的“缘分”。
从犹豫到坚定:选择春雨收割机的抉择
坤泰农服的起步并不算顺利。早在2019年,吕天麒就注册了公司,但直到2024年才真正投入运营。他坦言,这三年的“空白期”是源于对市场的审慎观察。“当时我们考虑过拖拉机和青贮机,但发现市场已经饱和,最终选择了收割机。”然而,收割机品牌的选择却让他犯了难。
“国产收割机品牌很多,但真正能兼顾效率和稳定性的是少数。”吕天麒回忆道。在对比多家品牌后,春雨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切纵轴流技术”吸引了他的注意。这种技术通过分离脱粒与清选环节,既降低了籽粒损失率,又提升了秸秆处理的效率。“试用阶段,承包户就反馈损失率明显低于其他机型,尤其是籽粒掉落少,这对结算至关重要。”
去年小批量投放几台春雨收割机后,结果出乎意料的好。在南阳唐河县祁仪镇的一次作业中,一台春雨收割机与另一品牌设备并肩作业。收割结束后,农户主动多支付了500元,称赞春雨收割机“作业效果好,丢粮少,明年还找你们收割”。这一案例让吕天麒下定决心:“今年我们自购了8台春雨收割机,并联合周边的用户组建起了一支30台春雨收割机的作业团队。”
而对于春雨收割机的驾驶感受,坤泰农服的机手张天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开始驾驶春雨收割机了,我觉得它的驾驶舒适性还是非常不错的。驾驶室密封性很好,空调也特别给力,操作也简便。每年麦收季都是最热的时候,但是春雨收割机开一天下来也不觉得累!”
跨区作业的“节奏感”
坤泰农服的业务模式以跨区作业为主。今年的麦收季,30台春雨收割机会从南阳出发,沿着从南到北的路线,辗转焦作、邢台、石家庄等地,完成约10万亩的订单。吕天麒形容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旅程:“南阳麦收结束后,团队必须在三天内赶到焦作,否则就会错过最佳收割窗口。”
跨区作业不仅考验调度能力,也对设备的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春雨收割机的“低故障率”成为坤泰农服的底气。吕天麒笑着回忆:“去年有个队员出门连扳手都没带,结果机器一路畅通无阻。春雨的服务车还随队跟进,从南阳到新疆都能保障,这对跨区团队来说太重要了。”
尽管如此,挑战依然存在。新疆市场的尝试因机型偏小、竞争激烈未能完全打开。“大客户更倾向用CLAAS D370、TRION 740这样的大型联合收割机,而我们目前的设备在新疆显得‘不够看’。”吕天麒坦言。但这也促使他思考未来布局——逐渐升级到CLAAS D370以及更高端的TRION 系列联合收割机。
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农机服务行业的最大难题之一,便是天气的不可控性。吕天麒举例说:“南阳和焦作的作业时间本应无缝衔接,但若一方降雨,整个进度就会被打乱。”为应对这一问题,坤泰农服开始尝试精细化调度,除了从南到北的跨区路线之外,在开辟一条东线,能够更加灵活的应对天气变化。
而提起对未来社会化农服的看法,吕天麒表示:“承包户自己买机器,一年最多作业1,000亩左右,但我们的模式能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吕天麒认为,随着土地流转加速,中小规模承包户将成为主流,而春雨收割机的中小机型正好契合这一需求。
未来:从“全能型”到“专业化”
站在麦田边,吕天麒眺望远方,脑海中已勾勒出坤泰农服的未来图景。“农业服务不能啥都干,必须细分。”他计划将团队拆分为播种、旋耕、收割等专业小组,提升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而对于春雨收割机,吕天麒充满期待。他认为,随着技术升级,春雨的机型有望在保留中小地块适应性的基础上,逐步向更大马力发展,满足更多元化的作业需求。“未来十年,农业服务的黄金时代会到来。而坤泰农服的目标,就是成为中小承包户最可靠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