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传媒|资讯中心

科乐收农业机械贸易(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广告
江苏玖顺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机资讯网 > 分析 > 新观察 > 2025年农机企业:提高风险意识,统筹应对自然灾害

2025年农机企业:提高风险意识,统筹应对自然灾害

发布日期:2025-04-18   来源:大田农社 | 农机360网   作者:农机锦
内容字号:

默认标题__2025-04-18+11_18_33

2024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和地质灾害、台风、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为主。2025年,农机企业面临着相关自然因素、市场刚性竞争带来的诸多挑战。

相关资料信息显示,2024年,我国自然灾害形势复杂严峻,年初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影响中东大部地区,入汛后南北方多地持续出现强降雨、局地极端性突出,秋台风严重影响华南华东地区,给部分地区造成严重损失。对于农机行业来说,自然灾害不仅给农机企业的生产、销售、服务等工作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还将对市场正常需求造成了相应影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预见式深入剖析主要影响因素,探寻、实施有效的应对策略,对农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稳健前行非常必要。

一、自然灾害因素给农机企业带来的多重挑战

自然灾害一旦出现,会给农机企业正常生产、售后服务、市场需求等带来诸多困难。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风险分析,为后续应对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一)造成企业生产出现较多困难

自然灾害对农机零部件的生产和供应体系冲击较大。若农机零部件企业处于自然灾害频发区域,生产极有可能被迫中断。最常见的表现是,地震、洪水等灾害可能直接破坏工厂的生产设施,使得零部件生产出现停滞。同时,运输环节也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干扰。道路被洪水冲毁、因暴雪而封闭等情况,会导致零部件无法及时运输到主机企业,进而严重影响农机的生产进度。不仅如此,农机生产所需的钢铁、橡胶等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同样难以幸免。自然灾害可能致使原材料产地受灾,生产企业无法正常生产,或者运输受阻,使得农机企业难以获取足够的原材料。在此情况下,农机企业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和成本去寻找替代供应商,否则就只能面临生产被迫延迟的困境。

(二)售后服务难以开展

气候条件的复杂变化对农机的使用效果和作业时间影响明显。极端高温、低温以及频繁降雨等恶劣天气,不仅会影响农机产品的性能发挥,还会缩短其使用寿命,同时增加维修成本和使用风险。而当自然灾害发生后,农机的售后维修服务更是面临重重困难。一方面,维修人员可能因交通受阻、备配件缺失等原因无法及时到达受灾地区,进行农机产品维修。另一方面,受灾地区的网络通信设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这使得一键报修、相互沟通及远程技术支持难以实现。农机企业的技术人员无法通过网络指导用户或当地维修人员对受损农机进行简单的故障排除和修复,严重影响了农机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修效率。

(三)市场需求复杂多变

旱灾、洪涝、台风、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往往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这不仅直接减少了农民的收入,还使得他们对农机的购买能力和意愿下降。同时,自然灾害可能对农机产品造成直接的物理破坏。在灾后恢复阶段,情况又发生变化,排灌机械、履带式联合收割机、烘干机等产品的需求会急剧增加。加入自然灾害导致大量农田严重减产或绝收,常规农业生产的农机购买需求短期内可能会暂时降低。从长期来看,自然灾害会促使农业生产方式和种植结构发生改变,进而深刻调整农机产品的需求结构。在常受旱灾的地区,农民会倾向于采用节水灌溉设备和旱地农机具,滴灌设备、深松耕农机等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大水漫灌设备等需求会出现降低现象。在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平原地区,高地隙、水旱两用的农机产品则会更受市场青睐,这无疑对农机产业的产品研发和生产方向产生重大影响。

二、农机企业应对自然因素影响的策略

农机企业应结合相关部门预警、天气预报,分析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连锁影响。科学制定、周密部署农机生产、强化售后服务、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工作,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小。

(一)优化生产供应链管理

农机企业应构建多元化的零部件供应商体系,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或特定地区的供应商。对供应商进行地理位置、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等全面评估,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应对自然灾害的预案。同时,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协作,优化运输路线规划,提前制定应对运输受阻的备用方案。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依据市场峰谷需求,储备一定数量的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以应对短期供应中断的情况。

(二)强化售后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对维修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应对复杂环境和故障的能力。建立区域维修服务中心,合理布局服务网点,确保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结合前期维修需求,提前储备一定数量的易损件,满足现场维修需要。做好前期预防,提前做好农机产品的维修保养,重点检修拖拉机、农用水泵、柴油机等抗灾机具和排灌设施,确保性能最佳,减少使用后的作业故障。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时监测农机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进行故障预警。加强与通信企业的合作,在受灾地区建立临时通信保障措施,确保远程技术支持能够顺利开展。

(三)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变化

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研究,建立市场需求预测模型,提前预判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采取相应的市场策略,最大限度做好主销产品供给,把握住终端需求机遇。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灾害特点和农业生产需求,研发、投放适应性强的农机产品。针对干旱地区农艺需求,研发节水型、复合型农机产品。针对洪涝地区研发高底盘、防水型农机产品。加强与农业部门、农民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灾后恢复生产中的需求,动态调整产品生产和销售策略。

文章关键词: 农机 企业 市场
如本文内容涉及版权或真实性问题,请与本站编辑部(tougao@nongji360.com)联络。
新闻热线:010-62278600/62276900。责任编辑:孙雪珍。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普惠三农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贷款 帮你维权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关于我们 农机生态服务 农业生态服务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用户指南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